绵阳市中心医院欢迎您!今天是:

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国内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0.5%,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4%,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我国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据此推算每年有6万先天性聋儿出生。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语言残疾居各种残疾之首。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的环境,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呀呀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因聋致哑,同时还影响认知及情感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听力障碍能被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包括佩带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言语康复训练等,则大部分患儿的语言和智力发育接近正常水平,其生活质量要远优于晚治疗或不治疗的患儿。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对减少聋哑残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一般在小儿2岁以后才能发现听力障碍,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康复的最佳时机。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婴儿进行听力学检测。听力筛查的流程:(1)初筛:在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听力筛查。 (2)复筛:对初筛未通过的婴儿,在42天复查;(3)确诊:复筛仍未通过的婴儿,3-6个月确诊。(4)干预和随访:确诊有听力障碍的婴儿,给予干预和康复指导。

如果婴幼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在新生儿急重症病房或者新生儿科接受过治疗,有听损伤高危因素,即使通过出生后听力筛查,家长仍需高度关注宝宝的听力发展。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00年由民政部、卫生部、教育部、中国残联等10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3为全国爱耳日以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普及公众爱耳护耳科学知识,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推动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确定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由绵阳市卫生局、绵阳市红会、绵阳市残联、绵阳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儿科分会、绵阳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单位举办的2011年“爱耳日”下社区活动将于201133在涪城区朝阳社区美康医院门前广场设立第12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会场,设立咨询服务摊位,开展耳疾咨询义诊服务及大型耳病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防聋知识,提高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促进我市听力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董钏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