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甲型H1N1流感常识
预防甲型H1N1流感常识
预防甲型H1N1流感
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感染后的做法
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
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家人出现甲型H1N1流感症状后的做法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如自己认为需要治疗时的做法
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
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有关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九条建议
1)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3) 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4)做饭时生熟分开很重要,猪肉烹饪至
5)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6)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
7) 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8) 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9) 由于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H1N1型流感病毒,人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甲型H1N1流感预防有效。
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
1)参与活动前:
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烧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
双手应经常保持清洁,接触公用对象或设施后应洗手。
应随身带备手帕或纸巾。
2)参与活动期间: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并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
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洗手。
用洗手液洗手,其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
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65-95%酒精的洗手液消毒双手。
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
不应吸烟。
3)参与活动后:
保持双手清洁。
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在未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前:
1)保持车厢、船舱清洁
不要在车厢、船舱内饮食。
不要吸烟。
不要随地吐痰。
不要乱抛垃圾。请将垃圾放入设于车站、月台、大堂的垃圾箱。
如需呕吐,应使用呕吐袋。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
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
3)佩戴口罩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
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
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
在出现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
除上述措施外,还需:
1) 佩戴口罩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是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船舱内;
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指曾经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或曾经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的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十天戴上口罩。
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指普通的会面,即是未曾照顾患者,并非与患者共同居住,及未曾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分泌物或体液)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
2)保持车厢、船舱空气流通
如车窗、船窗属开关式,应适量打开车窗、船窗,确保车厢、船舱内空气流通。
3)要求协助
若怀疑自己患上甲型H1N1流感;请使用救护车前往医院;
若身在车站或码头,或已乘坐在车厢、船舱内,可要求司机或运输机构工作人员协助召唤救护车或水警,前往医院就诊。
正确洗手方法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什么时候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
3)如厕后
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6)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
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
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
正确洗手步骤:
用洗手液洗手, 程序如下: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注意: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
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
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程序如下:
把足够份量的酒精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 秒直至双手干透。
正确使用口罩
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的事项(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1.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
2)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4)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2.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3.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4.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
5.外科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有些人习惯把口罩内外交替戴,也有人将口罩摘下来后又戴上。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对,口罩外层沾染的污物在直接贴近人体时会被吸入人体,从而让人感染疾病;如果是在医院等高危场所,无论使用时间长短,口罩一旦拿下来就不要再使用,以免手碰触口罩发生污染。
不戴口罩时,应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备用;戴过的口罩应每日换洗一次;清洗口罩时先用开水烫5分钟,再用肥皂搓洗,清水洗净后挂到有阳光处晾晒;在戴或摘口罩时,手上可能会接触到附着于口罩表面的病菌,为减少因接触传染的机会,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