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我院手术室荣获绵阳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4月30日上午,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年风采,团市委在人民公园举行“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绵阳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活动。
市委书记刘超出席活动并对全市广大青年深切寄语。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去,融入到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火热实践中去。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绵阳市青年文明号”的颁奖仪式。经过申报、初评、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程序,综合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结果,按照得分高低,我院手术室荣获该项荣誉,成为全市仅有的20家集体。
“青年文明号”评选活动是凝聚青年、团结青年、组织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我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青年文明号”评选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文明从业,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绿衣天使”的精彩岁月
绵阳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是一家以临床医疗、健康管理为主,集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灾难医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承担着川西北片区疑难重症手术,而手术室则成为这项重任的排头兵。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现有职工82名,其中35岁以下职工59名,占科室职工数72%,这群手术室的“绿衣天使”,用务实、创新、团结、奉献,书写着他们的青春使命。
务实敬业,保证手术质量与安全
绵阳市中心医院不仅承担着绵阳地区的大部分手术量,还承担着川西北片区的疑难重症手术。年手术量3.8万余台,月手术量3000余台次,日手术量最多超过165台次,每日平均上班时长超过10小时,这些庞大数字的背后,是手术室的“绿衣天使”们撑起的战场。在医院手术室精神传承中,有一项“三得”传统素质教育,即“饿得、忍得、憋得”,也就是说,只要上了手术台,要经得住饿、忍得住累,甚至中途上洗手间都不允许。此外手术室通过加强班次改革、灵活健康教育方式、夯实围手术期管理等方式,进一步为手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精业,“腔镜持镜手”展英姿
随着三四级手术比例的增加医技腔镜、微创手术的开展,手术室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这个年轻的团队,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创新,“腔镜持镜手”便是手术室一张亮丽的名片。为了适应现代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室开展系统化“腹腔镜手术的专业持镜手”培训。2017年3月,手术室护士陶丹、何彬两名专业持镜护士受到全国腹腔镜胃肠外科高峰论坛的邀请,与全国大咖进行现场手术演示,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同时,为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动作用,手术室成功举办三期“高级腔镜专科护士培训班”,培养了省内外14名腔镜护士,为基层医院的腔镜护理专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引内培,促进可持续发展
2018年3月,通过医院“引智项目”,邀请到了法国手供护理专家到科室指导,开展学术讲座10余场,为科室专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手术室每年还会派出超过1/3护士外出进修培训,培养了骨科、心脏外科等多支手术室专科化护理队伍,手术室现有国级手术室专科护士4名,省级手术室专科护士12名,为手术室的专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努力朝着“专业、专科、专家”三专化的道路发展。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仅2018年,手术室团队就发表护理论文80余篇,SCI论文4篇,完成省继续教育项目一项,国家引智项目一项,市级科研立项一项。
凝炼科室文化,提升队伍素养
打造团结进取的凝聚文化。如号召青年参加医院组织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岗位练兵、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青年人的团队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加强自我认可,营造团结而富有朝气的科室文化。
营造温馨友爱的科室家文化。如与退休老同志的“结对子”关怀,重大节假日向老同志送上节日问候,让其感受科室的温暖;积极帮助生活困难的同事,如全科同时自发捐款数万余元,帮助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同事;等等。
提倡奉献的志愿者文化。科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精准扶贫、社区服务等。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夏,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的手术室护士陶丹、张兰,在路上偶遇有人煤气中毒,她们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煤气泄漏区,关闭泄漏源,成功抢救煤气中毒的伤者,两人因见义勇为被评为“绵阳最美家乡人”。
勇争一流,开拓创新。这群“绿衣天使”在无影灯下用青春的誓言,扎实的行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书写出青年文明号的应有的风采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