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医学频道专访:走近绵阳市中心医院鲜于剑波院长
近日,第1医学频道来到我院,对院长鲜于剑波进行了专访。交谈中,记者和鲜于剑波院长围绕人才建设、学科发展、便民服务、医联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鲜于剑波院长的所思所悟所感。
记者:绵阳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绵阳市中心医院80年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鲜于剑波院长:我们医院今年是建院80周年,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把医院从702张床位,发展到如今2200张开放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路走来,前辈们对我们影响最大。在传承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围绕病人转。例如术前准备、术后观察,一直贯彻执行夜查房,积淀了非常好的医院文化,让医院文化根植于每一位中心医院人的心里;现在年轻一代已经接过了这个接力棒,在本区域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医院去年门诊量216万例,住院近10万人,手术室内年手术量4万例,三四级手术占62%,危难急重病例超过65%。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关键点:第一,1998年第一次医改时,医院抓住机会建成四川省首家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第二,“5·12”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如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医院提出“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干部,让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用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党建”的模式,医院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科技城的优质医疗中心。
记者:绵阳市中心医院是怎样进行医院人才培养的呢?
鲜于剑波院长:医院党委班子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因为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才。医院的理念是“不为所有但为所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人才。第一,我们鼓励在职人员去提升学历,不断学习和进步;在读书期间,医院给绩效奖、赞助学费,为今后医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二,走出去,给年轻医生搭建非常好的平台,送他们去国内最好的医院学习,甚至去国外进修,做访问学者。第三,请进来,把全国、全球的优秀专家,请到医院来,引领我们的团队不断成长和发展。我们有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学术主任,既有短期的,也有2周、1个月的,不断提升学科发展,促进人才培养。2017年,同济陈孝平院士工作站就落户在我们医院,相关学科不断地得到提升,获得了良好效果。让年轻人、特别是骨干医生获益巨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医院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现在着重培养年轻人;这次干部换届,提升了一大批年轻人担任管理岗位,为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使他们在医教研上发挥突出作用。
记者:绵阳市中心医院在科室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呢?
鲜于剑波院长:医疗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发展和建设尤为重要。近10年来,医院非常重视学科发展和建设,打造重点学科,给予了人力、财力和政策倾斜,引导发展成为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医院缺少医学院作为背景,而且地市州医院科研能力是短板,创建重点学科具有挑战性。但是通过人力支持、政策倾斜和大家共同努力,近几年,肝胆科、眼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等都成为四川省重点专科;而肿瘤、神经内科更是进入省重点一级学科;检验科去年被评为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对地市级医院来说很不容易。检验科主任是博士,这几年创建了ISO189平台,检验科实力得到了巨大提升,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对于科研,我们也给予大力支持。检验科主任带领团队拿了很多奖、获得不少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绵阳市中心医院用了两到三年时间,组织了将近100个医联体,其经验体会有哪些呢?
鲜于剑波院长:按照医改的要求,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体现社会责任。按照国家“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战略要求,我们于2016年6月成立了本区域医联体,但还比较松散;我们希望通过优质资源下沉,帮到基层医院。专家团队到基层传帮带,同时也让基层医生来我们医院免费学习,培养基层骨干医生。通过这样的形式,下面的县级医疗机构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有4家医院从二甲升到了三乙。通过远程医疗,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帮助,包括心电、放射、病理等等。远程检验,把乡镇卫生院做不了的标本送到我们医院来做;收费是按乡镇卫生院的标准,结果则来自于三级甲等医院,病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资源。医联体的目的是提升基层能力;双向转诊,大型医院要舍得放,下面基层医院要接得住,病人要愿意到下面基层医院,才能做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乡镇卫生院相当于守门人,但是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证,病人是不会去的。最近我们按照国家要求,做紧密型医联体,希望今年做一个区域内紧密型医联体,做出一个样板,再不断推广。这也是公立医院非常纠结的一件事情,因为工作量非常大,人力资源配置又不足,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员工牺牲了休息时间在奉献。远程监控,有人在监控室值班,一旦出现报警,就要给主任打电话,主任就远程指导当地医生进行重危病人救治。
记者:绵阳市中心医院在实施医保方面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呢?
鲜于剑波院长:医保对医院非常重要,如何跟医保沟通交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我们医院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政策,不要去触碰底线或者打擦边球。我们一般都是让员工按照医保原则去办事,但是医保要给我们医院以政策。近几年来,我们医院拿到了医保很多政策,如、日间手术、日间病房、日间化疗等;既让医保节约钱,病人少付费,医院也有微利;从而让医院、医保、患方三方获益,把医改事业发展得更好。随着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我相信国家会通过这个医保杠杆,来调节医保、医院和医药三医之间的联动,让医改真正落地。
记者:作为一个普通外科专家,鲜于院长是怎样处理医院管理和和临床工作关系的呢?
鲜于剑波院长: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的管理者,首先要在医院的公益性上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用人责任,肩上的担子很重。怎么取舍?首先要把党的事业干好。如果我们一个党员,一个干部,不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所以我首先是要把我们所有的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面,然后抽时间去做自己的专业。这样才会让医院发展得更好,让大家更信任你。除了医院的管理以外,还要跟各个部门协调交流,所以在医院主要是做医院管理的事,其余的沟通交流可能要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做。一个医院的发展,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好的文化,医院是发展不好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记者:绵阳市中心医院未来的发展将是怎样的呢?
鲜于剑波院长:我想要通过全院员工共同的努力,齐心协力向着我们的目标去奋斗,打造中国科技城优质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本区域的最佳医院,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本区域的百姓享受到最佳服务。这几年医院的发展也让员工得到了实惠:第一,这是自身事业,医院平台能够让员工在自己的人生事业规划上有较大的发展;第二,让员工生活幸福,待遇不断提升,享受改革红利,有获得感;第三,医院打造家的文化,让员工在医院有家的感觉,让他们在医院觉得温暖,同事之间更加信任,让这个家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