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欢迎您!今天是:
您的位置: 绵阳市中心医院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矛盾”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发布时间:2017-09-16 本文来源:直播绵阳 阅读次数:0

提起绵阳市中心医院的“晓燕志愿者服务队”,相信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九寨沟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名为“血脉相连、支援九寨”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就是由“晓燕志愿者服务队”牵头发起的。不过他们所做的还不仅仅是组织献血活动。

王晓燕是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护师,不过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晓燕志愿者服务队”的创始人和队长。“开始我们仅仅是从事无偿献血的相关工作,到了去年4月份,我发现身边还有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遗体组织器官捐献有愿望。就开展了‘三献’,包括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以及遗体组织器官捐献。在这些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实际上感触最深的,还是遗体组织器官捐献。”

王晓燕告诉直播绵阳记者,她在2016年生日那天,做了遗体器官捐赠登记,她家共有6位亲戚做了登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王晓燕和她的亲戚一样理解捐赠行为,并且为此有充分心理准备。王晓燕说,曾经有一位三岁小朋友在他生命进入倒计时,他的家长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愿意捐献娃娃的眼角膜。王晓燕建议他们能够把所有器官进行捐赠,“用另外一种方式让生命得以延续。”不过遭到了拒绝。“孩子外婆非常坚决果断地打断了我,让我不准再提这个话题,而且她不准我去跟孩子的父母提这个要求。我当时其实非常矛盾,作为人体器官协调员,我希望他的器官能够最大地发挥效果,帮助更多的人;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又想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有的病人在弥留之际主动要求做遗体登记。王晓燕说,曾经普外科病房有一个癌症晚期患者,主动找到自己想要做器官和眼角膜捐赠。“当时守护她的姐姐说,‘我支持妹妹的行为,我也跟妹妹一起签遗体器官捐献协议。’”

不仅如此,该病人的另外一位姐姐也做了遗体器官捐赠登记。“一家三姐妹,同时做遗体器官捐献的登记,足以让我一生都感动。”王晓燕说。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我们国家现在每年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实际上真正获得器官移植的人,只有两三千人,所以说要拯救更多的重病患者,还需要更多的人投身这个事业。”王晓燕说。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