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2015年度十大价值案例
案例一:运用TPS优化医保患者在院审核结算流程
受奖团队:
医院管理定制培训班第九组
案例背景:
改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减少患者等候。
案例目标:
缩短患者等候医保审核结算时间。
关键环节:
1.运用TPS质量工具简化审核结算流程,将审核关口前移;
2.运用信息技术化繁为简,分类分组智能审核,提高工作效率;
3.培训病区兼职医保员,减少因临床填写错误的整改比例。
案例效果:
患者等候审核结算时间由原来的157min降至55.5min ,直接节约等候时间1.7个小时,价值效率提高32.2%,流程效率提高37.9%,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案例二:MDT模式促进前列腺癌规范化治疗
受奖团队:
医院管理定制培训班第四组
案例背景: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前列腺癌已经攀升至老年肿瘤疾病中的第五位,跃居男性泌尿系统发病率第一位,由于早期筛查预防不足与缺乏规范化治疗,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较低。
案例目标:
规范化诊疗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
关键环节:
1、成立以泌尿外科、影像科、肿瘤科、超声科等科室组成的前列。腺癌多科治疗协作组,打破传统分科体制下的治疗模式与内外科思维,精准把握患者病情发展方向,推进MDT模式。
2、制定并规范《绵阳市中心医院前列腺癌病员就诊流程与前列腺癌指南》。
3、多学科定期考量、评估形成常态化。
案例效果:
1.患者获得优化、规范、快速的治疗方案,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实现最大化;
2.前列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率由原来的64%提高至93.3%;
3.多学科联动促进科室亚专业发展与青年医师成长。
案例三:项目管理在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导管维护网的应用
受奖团队:
医院管理定制培训班第三组
案例背景:
对于留置PICC肿瘤病人来说,因长期带管无法定期维护或维护不当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将会使身心受到再次重创。而目前,川西北地区能够开展PICC规范化导管维护工作的医院相对较少。
案例目标:
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导管维护网
关键环节:
1.运用项目管理中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构建PICC维护网点框架与运行模式;
2.建立标准的维护流程与网点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案例效果:
编写《区域静脉维护治疗手册》;建立安县、北川、江油3个导管维护点,推广标准化操作流程与制度培训;筹备区域医疗中心静疗专科护士高级研修班,为PICC患者导管维护提供住院-门诊-社区全程、安全、便捷、标准的可延续性服务。
案例四:运用TRM提高头颈多间隙感染患者救治成功率
受奖团队:
耳鼻喉科医护团队
案例背景:
头颈多间隙感染是高风险和高死亡的疾病,救治难度大,需要多科室的团队合作,共同参与抢救、治疗与生命支撑。
案例目标:提高头颈多间隙感染患者救治成功率
关键环节:
1、耳鼻喉科联合口腔-颌面外科、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科、营养科等科室组成的头颈多间隙感染协作治疗组;
2、运用TRM质量工具,提升医护沟通质量,加强团队合作无缝对接。
案例效果:
1、头颈多间隙感染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100%;
2、标准化《头颈多间隙感染患者处置流程》与《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的护理常规》;
3、促进专业进步,开展学科相关研究1项。
案例五:运用SOP建立护理规培路径,提高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受奖团队:
案例背景:
医护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一个持续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低年资护理人员岗位胜任现状折射出护理培育工作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护士规范化培训国家无标准可循,无模式可借鉴,唯有靠自己走出一条适合本院特色的培训之路。
案例目标:
提高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关键环节:
以夯实护理基础为培训理念,运用SOP规范培养路径,固化培训流程及各级各类培训作业书,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构架、管理制度、质控考核、支撑保障、师资培养、技能中心等制度体系。
案例效果:
1、在区域内率先建立起规范、标准的培训体系与培养路径;
2、科室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胜任力综合评分为4分(总分5分),阶段考核理论成绩平均分80分。
案例六:运用TPS缩短急诊分诊时间,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急救资源最大利用率
受奖团队:
急诊科医护团队
案例背景:
“拥挤”已成为我院急诊科日常工作运行的常态,在每天就诊量500—700人次中,只有32—50人是危重抢救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急诊患者,传统的候诊与就诊流程已无法满足病人病情的快速急变与需求,如何畅通绿色通道是急诊团队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案例目标: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急救资源最大利用率。
关键环节:
1、运用TPS质量管理工具,合理设置诊区功能与配置预检分诊人员,功能区颜色区分,标示醒目,缩短急诊病人往返诊间与等候的时间;
2、标准化分级标准与规范化管理,快速筛查急危重症。
案例效果:
1、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015年全年抢救12751人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9%。
2、率先在绵阳市开展预检分诊流程改进,建立新流程下的预检分诊体系与标准化管理,市内多家三级医院到院学习。
案例七:运用FMEA提高老年患者安全管理
受奖团队:
老年医学科医护团队
案例背景:
随着人口与社会的老龄比例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与疾病相关,还与生理相关。生理机能的退化、患病以慢性病居多、病程长、对药物敏感性的不同等,使得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也大大增加。
案例目标:
加强老年患者风险管理。
关键环节:
用FMEA针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子流程的进行分析,找到老年人记忆力差,服药易出错、遗忘复诊、易发生院感等潜在风险,设计出院复诊资料袋,发明设计老年人口服药杯,增加病房安全设施和人性化服务功能。
案例效果:
降低老年患者院感发生率,杜绝老年人因记忆力差漏服药和多服药,保证患者复诊资料完整性,提高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案例八:运用QCC提高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
受奖团队:
普外科伤口造口医护团队
案例背景:
在我国,肠造口术的患者已约200万人,且以每年10万造口者的数量递增,而在我院实施肠造口的患者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做好造口患者的全程管理,让患者有尊严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已是临床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案例目标:
提高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环节:
运用QCC系统质量管理工具对影响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因素相关性分析,通过加大造口专科人才队伍培养、成立伤口造口医护协作小组规范全程管理等举措降低结肠造口并发症;借助学会、质控中心平台及造口人联谊会,指导并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处置能力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案例效果:
1、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由2014年37.3%下降至18.5%;
2、医护一体化伤口造口小组全程介入的规范化管理让肠造口患者获得爱与归属的需求,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9.7%。
3、标准化《绵阳市中心医院肠造口患者指导手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1项。
案例九:运用RCA降低置管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
受奖团队:
肾病泌尿病区医护团队
案例背景:
在我院2015年的不良事件统计中,导管脱落占全院不良事件的36%;而肾病泌尿病区的管道脱落发生率占25%。面对患者安全问题,如何将给患者的伤害或影响降至最低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案例目标:降低置管患者意外脱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环节:
运用RCA管理工具,对意外事件追溯与还原,层层分析,通过规范医师置管操作流程,制作警示卡和醒目标识,专项培训专人落实,更换辅助固定工具等多项举措对此类不良事件进行了系统改进。
案例效果:
1、自改进以来,管道意外脱落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2、标准化置管作业流程,提高医护工作者与患者对管道固定的正确认识及安全管理。
案例十:运用PBL教学模式提高手术室护士临床综合技能
受奖团队:
手术室团队
案例背景:
随着手术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手术技术和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人员素质和技术要求等也越来越高,护士不在是简单的配合手术和执行医嘱, 积极培养手术室护士的批判性思维与综合技能,才能适应手术室的整体性、特殊性、复杂性的发展。
案例目标:
提高手术室护士临床综合技能。
关键环节:
突破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运用PBL教学让培训护士多方位进行患者体验,不仅使护士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能够从患者的角度主动思考问题,及时提出手术患者可能遇到不适和需求,寻求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更佳解决方案。
案例效果:
1、改良并修订了截石位、传统胸侧卧位等手术体位安置标准;自制了多种体位用具,满足不同手术患者需要。
2、受训护士自我分析及应对各种突发的危急情况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3、发表相关护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