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将IVUS应用于冠心病介入诊疗术
近日,我院成功地将IVUS(血管内超声)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介入诊疗手术中,这在川西北地区尚属首例。目前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今年38岁的张先生入院前一周前因为剧烈胸痛急诊入住我院心内科。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从左主干远段至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程度达95%以上,患者手术指征明确,但急诊支架植入手术风险极大,手术难度高,存在球囊及支架植入时因会阻断血流而可能导致猝死的风险;且如果支架贴壁不良,易致术后血栓形成而猝死;如果不手术,因前降支粗大供应心肌血流范围广,患者前降支至开口一旦急性闭塞,患者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性。
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病人获得最大的益处,心血管科室罗彩东果断提出先采用IVUS(血管内超声)以判断血管管腔内情况精确选择支架的直径长度,及判断支架释放后贴壁情况等各方面,以保证患者安全、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最后,手术在罗主任的主持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左主干远段至前降支近段释放支架一枚,复查血管内超声无残余狭窄,且支架贴壁良好,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
此先进的检查手段,属川西北地区开展的首例,我院作为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此项新技术对区域内介入治疗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连接】
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在冠状动脉病变的长度和狭窄程度的判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此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有诸多不足,它不能显示管腔的实际形态,对病变位于腔内还是壁内无法区别,不能判定斑块的组织结构特性,且因为受投照角度限制冠脉造影对狭窄病变的检测容易出现低估现象。
IVUS(血管内超声)即可弥补冠脉造影的上述不足,是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血管腔内探测,它能判断血管内斑块的性质、官腔的狭窄程度、狭窄的面积百分比和管径的百分比以及病变的长度。对于球囊扩张后的官腔内径的判断、冠脉内支架的大小、长度的选择,以及支架术后支架扩张的满意度,是否需要高压球囊的再扩张都有准确的指导作用,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