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真情救治“三无”病人
4月26日,一名在路边晕倒的流浪汉被110送到了市中心医院,在联系不上家属,没有身份证明,没有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对病人开展了积极救治,他们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喂药喂饭,擦屎端尿,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照顾,病人病情稳定了。
■绿色通道 开启生命之门
病人叫冯小明,52岁,4月26日晚8点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恶臭、面色蜡黄、皮包骨头、说话声音低下,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边对他积极施救,一边向院领导汇报病人的特殊情况,院领导十分重视此事,立即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先行救治病人。
救治管治病,也管吃喝拉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急诊科医护人员承担起了照顾冯小明的工作。在生活上,联系营养科为他送来一日三餐,给他买来日用品,为他擦身更换脏衣裤与弄污的床单。
在给予病人营养支持后,冯小明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只是他的情况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经过冯小明自己提供的情况,医院保卫部多方积极联系,证实他从小就被茂县一流浪汉收养,无户籍、无身份证、无亲人,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
在治疗上,医院医护人员没有把他当成“三无”人员,而是主动积极救治,一切检查和用药的费用都先做记账处理,态度是一如往常的。经过相关检查后,冯小明被诊断为食道下段鳞癌中、晚期,合并左侧小腿胫前大面积溃疡十多年。
随即,急诊科立即将此事上报医教部,医教部立即组织介入、肿瘤、胸外、麻醉等相关科室组织多科联合讨论,如不治疗冯小明病情可能继续恶化,危及生命,于是医院决定启动“绿色通道”为他进一步治疗。
■医者仁心 点燃生命之灯
5月6日,冯小明由急诊科转入胸外科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当冯小明被安排住进胸外科43床病房,整个房间臭气熏天,护士长李金学立即安排护理人员帮他洗澡、理发、换上干净衣服……在采访中,邻床的邓大叔被胸外科医护人员的善举感动,他告诉我们,冯小明刚来的时候,面如土灰、浑身恶臭、奄奄一息,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对他很好,还专门安排护工24小时陪护。
胸外科护士长李金学告诉我,对于她们来说,冯小明和其他患者一样,她们的生命、健康同样珍贵,她觉得自己和科室医务人员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冯小明因三月前就开始出现吞咽梗阻,进食困难等症状,入院时极度消瘦,重度营养不良,试管肿瘤已完全梗阻食管无法进食,全身情况差。经过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后,冯小明精神状态及全身情况明显好转。
5月19日,胸外科主任朱宏为冯小明实施了食道癌根治手术。
没有约定,胸外科医护人员同样承担了这位无主病人的照顾任务,随着病情的好转,冯小明已拔除胃管开始进食。
■承担责任体现社会公益性
作为公立医院,市中心医院既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也承担着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不论伤者、患者是否有钱,都坚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市中心医院承担起了救死扶伤的厚重职责,给予了“三无”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普通医务工作者来说,她们给予这些特殊病患的关怀源自医院作为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职责和医务工作者善良的本性。
从命悬一线,到病情稳定,冯小明来在市中心医院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其实,这只是市中心医院接收、治疗“三无”患者中的一例,一直以来,市中心医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尽最大努力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为群众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