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欢迎您!今天是:
您的位置: 绵阳市中心医院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为患者营造不一样的就医体验 ——绵阳市中心医院全面打造就医体验新境界

发布时间:2015-06-25 本文来源:宣传科 阅读次数:0


在夏至这一天,记者顶着炎炎夏日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进入窗明几净的门诊大厅,看到患者按照明确的提示信息有序就诊;医院的门诊和病区温度控制在26度,舒适又节能;综合服务站的导诊护士亲切的为患者介绍诊疗知识和专家专科;志愿者在扶梯边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体检中心医生在为患者讲解健康保健知识……这些服务的变化,来自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从患者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行动、优质护理工程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进一步凸显出该院在区域内的引领示范地位,把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文关怀高度融合在一起,让患者得到舒适的就医体验。

 

服务更便捷

——信息化构建健康生活新模式

市中心医院开通了网站、微信、银行卡、社保卡、自助挂号机、预约电话、114、诊间预约等8种预约挂号方式。患者通过手机在家里就可以预约1周内的专家号,就诊当天,根据手机提示的叫号进度不慌不忙的到医院就诊,不必早早就赶到医院排号。医生诊断后,还可以立即预约1月内的专家号。足不出户的“口袋医疗”服务让记者充满期待。

相信大家都见过取检查报告的场景,挤到窗口,在厚厚的一沓报告里翻找自己的检查报告,却发现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实在让人焦躁。市中心医院针对这种情况推出了自助报告打印机,患者凭就诊卡、银行卡、缴费小票二维码等在自助报告机上扫描后,系统提示结果完成情况,如果已出报告将立即进行打印,这个过程在不到20秒的时间完成。患者到药房窗口取药时,恭候多时的药剂师早已经把医生开出的处方配好,患者即到即取。

这种变患者等服务为服务等着患者的做法,深深浸入了医院各流程之中,医院运用信息化手段把这一服务理念变成现实。正在测试运行的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病的智慧医疗项目,将提供远程医疗、动态监测、家人照护等一系列健康生活体验。

 

环境更优良

——硬件条件满足患者医疗康复要求

院区内因地震影响拆除了原内科大楼,原址重建病房是呼声最多的想法。而绵阳市中心医院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修建42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和4400平米的花园广场!方便患者及家属停车,给患者一个活动休养的场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着中心医院前进的每一步。

院区内第一和第二住院大楼之间有着近百米的间距,第二住院大楼改造的同时,连接两个大楼的风雨走廊也同期纳入了设计规划。一条长150米的走廊,不仅能够遮风挡雨,采用回廊折线式的设计,行人穿行在绿草茵茵、古树参天的院区,不时飘来阵阵花香。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来院停车不方便,医院就把停车位尽量提供给患者使用。急诊科停车场仅停放救护车、业务车,接送患者车辆可临时停放。这些举措,无不透射着为患者着想的精神。

如今全院总计近15万平米的直接业务用房格局基本形成,医院以临床医疗、健康管理为主,集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灾难医学五位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了医疗接待能力,畅通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急危重患者诊治提供了支撑。

 

医疗更温馨

——将医疗推向多元诊疗

医院推出了以无痛舒适化医疗为代表的新型诊疗方式,包括无痛分娩、胃镜、纤支镜、骨科无痛病房、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疼痛门诊等,一系列基于高超诊疗技术和贴心人文关怀的无痛诊疗服务。院长鲜于剑波要求全院在服务中进一步凸显人文关怀。摒弃让人恐惧的传统治疗概念,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既感受到有尊严、受尊重,又能够无痛、舒适,使患者就诊时获得有信心的医疗感受。

医院成立了肿瘤、脑卒中、心脏、消化、呼吸、前置胎盘诊疗、无痛分娩、大动脉疾病、关节病等9个诊疗平台,其中仅肿瘤诊疗平台就有12个科室组成,形成了一批具有实操价值的诊疗指南,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最贴切的治疗路径,不走弯路。医学的发展越发精深,专业越分越细,在处置一种病症时,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给患者最适宜的治疗,让患者少痛苦,少花钱,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绵阳市中心医院追求的至上医疗方式。

开放周末专家门诊和周末手术,医务人员牺牲少有的休息时间,方便患者在周末也能看上专家,做有关治疗。

绵阳市中心医院在提升患者舒适度的点点滴滴中,让舒适化医疗服务润化百姓心田,以构建医院诊疗文化、质量文化,打造区域诊疗高地。

 

照护更贴心

——优质护理让患者如沐春风

病房实行优质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有三问:问候、问诊、问需。早已杜绝了直呼床号和姓名,换而之是相宜亲切的称呼,再次询问患者不适症状,了解患者有哪些特别的需求,这样亲切的接待,让患者病痛早已去了一半。

在护理“专业化、专科化、专家化”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护士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而已。她们给予患者的是专业的医学帮助,带给患者生理、精神上美好享受的护理服务。

内分泌等慢性病患者较多的科室设置了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长期、专职、全程为患者设计个体化宣教及康复计划,受到患者赞扬和认可。开设了糖尿病、PICC、女性心理咨询、伤口造口治疗等13个护理门诊,102人获得专科护士认证,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满足更多慢病患者的诊疗护理需求。定期回访和联络患者,指导家庭康复。

护理做出的协助诊疗、患者教育、心理支持、沟通协调工作,保证了医疗安全,促进了患者康复,增进了医患信任。

这样的护理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让跨病区收治患者成为可能,对于季节性反映突出的呼吸科,在冬季就可以收治患者到其他病区,有效解决患者住院难。全院组建55个品管圈,运用QCC、RCA、SOP等品质管理工具改进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公立医院改革的近期目标是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护理质量的提高,是能够迅速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一种有效路径。

 

报账更快捷

——让患者更好的享受医保新农合政策

今年1月,中心医院成为绵阳市首家省内异地医保就医定点医院。全省参保患者在该院住院费用均可以在院直接报销,执行原参保地政策。这大大方便了外地患者来院就医,特别是为长期异地居住的参保者提供了便捷服务。

全省首家开展了医保病人单病种“日间病房”治疗模式,同时方便了类风湿疾病、慢性肝炎等患者的周期性治疗报账问题,使患者受益。

全省首家实行医保卡替代就诊卡,凭医保卡直接可以完成挂号、检查、治疗缴费,方便患者使用卡内医保费用,不用再揣多张卡就诊。

全省首家开展了患者预约住院模式,将住院前2周相关检查纳入本次住院费用报销,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诊。

全面实现了绵阳市、县区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在院即时结报。

这些首创性的工作,让患者少跑辛苦路,充分享受国家保障政策。

患者在入院处就会收到医保报销指南,了解有关政策。到病房后,又会在科室医保管理员的指导下查看医保知识宣传栏,做进一步了解。医院在医生工作站嵌入医保监测软件,严格控制使用医保全自费项目和限制药品,加强用药和耗材管理。实行医保与医疗、药剂、护理、收费、信息等各条线工作的联动管理,保证患者出院当天即可办理结算。

 

健保更全面

——家门口的医生

医院的主要通道和病区都设置有整齐规范的健康宣传栏,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辟健康知识和健康讲座宣传页,通过绵阳电台1033《我是大医生》、绵阳日报《健康绵阳》栏目传递健康保健知识,深受群众喜爱。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检保健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事。绵阳市中心医院组织专家到各单位、学校、科研院所进行健康体检知识讲座,指导健康生活。

医院每年也会组织本院职工进行体检,根据疾病谱变化,还会调整相应的检查项目,在今年的体检中增加了“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监测”、“甲状腺及颈部淋巴彩超检查”等项目。结果职工中有好几人查出甲状腺癌,所幸发现及时,党委书记王东亲自为患病职工手术,院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何梅带队上门或到病床旁慰问患病职工,职工很快痊愈并回到工作岗位。健康体检不仅温暖关心职工,更加成为团结凝聚职工的有效载体。全市每年在中心医院做健康体检的单位或团体超过300个,大家把健康体检作为爱护员工的重要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个人陪同家人来院体检,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他们说,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就是相信这里查得准、后续服务到位。

 

奉献更闪耀

——让志愿精神得到升华

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绵阳分队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成立,志愿服务队队长、绵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院党委副书记何梅带领全市护士姐妹在每年512护士节组织进社区、到养老院进行义诊服务。医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与多个社区、养老院结对子定期上门服务。

绵阳市中心医院小燕志愿者服务队由417名白衣天使组成志愿献血队伍,近两年志愿队为32名患者应急献全血3900ml,血小板36个治疗量。“晓燕”献血志愿队帮助在院患者的同时,还先后积极组织志愿者为成都、江油地区的危急重症患者应急献血。用鲜血拯救了一个个濒危的患者,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常年开展亲友互助献血工作,简化流程方便了患者。奉献精神在全社会传播。

产妇因前置胎盘、DIC需要紧急输血,一条微信,就有数百名爱心人士赶到血站和医院为患者献血,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足了患者紧急用血需求。

脑瘫患儿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康复科医师郭洪科发起爱心帮扶,吸引公益组织参与,在每年六一儿童节为这个特殊的群体送去祝福和帮助。

市中心医院成立病友资源中心,把志愿服务等工作集合在一起,开展义诊、讲座,组建病友互助群,把关爱播撒到每一个孤独的心灵。每年医院志愿服务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

 

支援更深入

——带走一片风景留下一份光荣

从2010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市中心医院先后对口支援过阿坝小金县、汶川县、广安岳池、三台县等8家县级医院,参与诊疗患者22万余人次,巡回义诊患者4万余人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近4000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400余次,业务培训2.5万人次,教学查房4400余人次,手术示教650余台次。另外免费接收受援单位进修培训近300人。通过这种全方位援助,有1所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所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所医院被确立为县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专科被评为绵阳市级重点学科。阿坝州红原县人民医院在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市中心医院建立起对口帮扶长效机制。组织“管理智囊团”对口帮扶,开展“延伸服务”,促进受援单位的管理能力提升。加强基本操作、重点专科建设,推出“导师制”培养骨干医师,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危重症能够在当地得到有效救治。依托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绵阳分中心平台,通过组织护理技术、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标准解读等巡讲,切实帮助区域内医院提升整体护理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

今年5月,中心医院向红原县人民医院捐赠病床150张,进一步扩大该院在高原地区的医疗水平引领作用和医疗健康保障覆盖面,让当地的百姓能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东说,我们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扎实整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巩固提升患者认可的工作,以坚忍不拔的信念和毅力,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传递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爱,保障好群众生命健康,助力以健康为基础的中国梦。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