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张勇教授接受中国妇产科网专访
5月17-19日,第22届北京.国际宫腹腔镜及微创手术学术研讨会于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绵阳市中心医院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张勇教授作为四川省唯一受邀专家参加此次会议。此次会议张勇教授就近年妇产科热点问题“腹腔镜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策略”进行学术讲座和手术视频展播。中国妇产科网记者对张勇教授进行了专访。
采访原文如下:
张勇教授谈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肠道损伤的处理
张勇教授来自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学习腔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在业内取得众多荣誉,他对于这次大会怀着深深的感情,提到这次会议,话题滔滔不绝。
理念的改变重于一切,恩师托起了我们
中国妇产科网:张教授,您好,腹腔镜微创技术已经在我国发展二十多年了,您能从自身的角度谈一谈腹腔镜技术对于妇产科的意义吗?
张勇:腹腔镜技术这20多年的发展对于妇科的很多疾病和手术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手术方式的改变,而是我们对手术理念的改变。手术方式从以前开腹、阴式手术到现在的微创,从手术恢复来看,不仅表面瘢痕少了,而且逐渐在腔镜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妇产科医生的理念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有了微创意识。医生决定手术或者治疗方式要采取对病人损伤最小的方式。理念的形成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说我们这门技术。
举例来说,对于肿瘤的病人,以前我们做手术,只要我们能把肿瘤切下来,而不管是开腹还是采取其他什么方式。当时手术创面很大,手术的精细程度不够,导致手术出血量较多,手术副损伤相对较高。现在由于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视野更清楚,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少。郎院士说过,病人本身比手术更重要。所以,即使我们现在开腹做手术也更追求精细化。我们观念更新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来做对病人损伤最小的方式才是微创。
就个人感受而言,22年前开始接触腔镜时我还是一个刚刚20多岁的年轻医生,如今已经到了50岁知天命的年龄。夏老师的大会就像一个舞台,让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通过共同的努力到现在已经舞出了自己绚丽职业生涯的风采。夏老师的大会也像一个平台,每年来参会学习的人员非常多。并且很多医生都是每年必来,所以在会上可以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大会内容非常新颖,每个课题紧跟内镜技术在国内发展的现状,这是这个大吸引人的地方。
内镜在国内开展20多年来,也引来一个问题,腔镜不是万能的,任何一门技术都讲究科学性,反思这门技术,怎样避免手术并发症,所以今年的大会主题就偏向于手术的副损伤。因为每年的主题都能紧扣腔镜的发展现状,所以非常吸引各个阶层的医生。
夏老师的大会对于妇产科界的贡献就像用自己的肩膀托起这一批又一批的妇产界的风云人物。感觉22届的大会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黄埔军校,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妇产科专家。并且形成了一个人才梯队,这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这个会议在妇科领域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顺势而上
中国妇产科网:您的报告《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肠道损伤的处理》非常精彩,能谈谈您对所选课题的想法吗?
张勇:以前对于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很有难度。目前在腹腔镜下做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成为共识,由于深部浸润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特点,腹腔镜可以更清楚的看清病灶,对于粘连严重的患者,在分离粘连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找准间隙,更好减少出血,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术中术后并发症都相应减少。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有一个特点不同于宫颈癌有一定的术式,每一步都很清除,做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没有一定的定式,术中困难也较多,所以在术中就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达到治疗的目的。
医生要有自己的幸福感
中国妇产科网:对于郎景和院士会上谈到的医生幸福感问题,您是怎么理解的?
张勇:医生的幸福感,是非常特别的,虽然现在的医疗环境不是太好,但是个人感觉医生的幸福感还是很重要。心无所缺,为之富;人为所需,为之贵。古时富贵相当于现代的一种境界。心无所缺,为之富:对待病人,在给病人实施手术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实施最合适的治疗。每一例手术医生心理都不要留下遗憾,这是一种境界。人为所需,为之贵:医生被病人所需要,医生对病人越好,需求你的病人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境界,所以医生的幸福感只有医生才能体会。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张勇教授作
《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肠道损伤的处理》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