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经历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脑干梗塞抢救
在全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rt-PA!各位朋友也许会问,这是个啥玩意儿啊?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您,这,就是我们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医生对付脑梗塞最有力的武器!
rt-PA,中文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可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的糖蛋白。作用机制可以想象为,利用凝血的某种机制使堵塞血管的血栓像被加温后的巧克力般融化,让堵塞的血管再通。所以,目前该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梗塞超急性期和急性肺梗塞的抢救治疗。2013年AHA/ASA(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最新版指南明确指出:rt-PA标准静脉溶栓是发病后3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A级证据-也就是目前级别最高的证据)。当然,在中国制定的缺血性卒中指南中,尿激酶也是被承认的治疗药物。比起rt-PA,尿激酶就相当的便宜,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了。
神器rt-PA回来以后不久,它就被派上了大用场。下面讲一个较为典型的病例。
一名环卫员在大街上进行清扫工作的时候突然出现头晕、吐词不清、四肢无力、随之意识丧失,正巧旁边有一棵大树,他在意识完全丧失之前那一瞬间拼尽全身力气倒向树干……,这时两位警察叔叔巡逻路过,发现了这名昏迷的老人,立马把他送到了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诊科、神内科医生通过评估,高度怀疑脑梗塞中最重的一种:脑干梗塞,立即开启脑梗塞诊治绿色通道收入病房,准备静脉溶栓。到达科室,距发病时间1小时45分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监护、问诊、查体、神经系统症状评分、急查血、急诊床旁心电图等等溶栓前的准备快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除了血压太高(200/120mmHg),这个病人完全符合溶栓的适应症。而与家属的沟通,从脑梗塞是什么、rtPA是什么、为什么要溶栓、溶不溶栓到溶栓的风险和获益,事无巨细;家属被我们从容而胸有成竹的解释所打动,在紧张的商量后,和医生一起,决定在快速把血压降到安全范围后进行溶栓治疗!好在,降压治疗是成功的,很快,血压降到了170/100mmHg。可以溶栓了。
警察把这个病人送来的时候,名字登记为“无名氏”,也不知属于哪个单位、家住哪里。面对病危的病人,段劲峰主任毫不犹豫的决定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亲爱的小罗护士送血标本、取药,将rt-PA配好,一点一滴地输入患者的静脉。我们医生和护士一直守着病人,每15分钟,就要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和神经功能评分检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病人开始出现了变化。从最初来时嗜睡、眩晕明显不敢睁眼、四肢不能主动抬起,NIHSS评分11分,到溶栓完毕神志清楚、眩晕明显缓解、双手能把我的手握痛、双脚可以狠狠踹床板,NIHSS评分2分。在医生护士不眠不休的严密监护下,病人度过了第一个24小时,在我们的反复鼓励下,他下床试了试,能自己走动了!生活完全自理!
这次成功生命抢救接力,首先是两位可敬的警察,(及时)在溶栓时间窗内把病人送到了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段劲峰准确、果断的施治,还有全体医生、护士不怕辛劳,视时间为生命,争分夺秒地为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当然还有病人家属不抛弃不放弃的亲情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其实,看着患者自己走下床活动的那一瞬,百感交集。我真心为这个患者高兴,避免可能发生在患者身上的致残情况。也为我和我的兄弟姊妹们高兴,不眠不休的努力,终于换回了患者的平安。